结构节能、技术节能、管理节能 三驾马车助力北京节能战略
“模拟结果显示,到2015年,采取结构节能的方式,3种方案分别可使能源强度降低20.33%、23.06%、25.92%;采取技术节能的方式,北京市能源强度可分别降低44.5%、48.2%、49.7%。”
该预测来自新近出版的《北京地区节能减排研究》一书中研究者们制作的北京市节能减排投入产出模型。该模型以2005年北京投入产出表为基,按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种口径,对北京市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析,并按照保守型、稳健型、积极型三种节能减排情形,对2010年和2015年能达到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模拟。
目前,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,3/4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,90%以上的城市河道严重污染,3.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,太湖菖藻、广西镉污染等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,PM2.5话题更使中国尤其北京的节能减排升至国际关注话题。
《北京地区节能减排研究》一书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、CGE模型、利益相关者分析等方法,对北京市节能减排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和模拟评价,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国家和城市的节能减排成功经验,从结构节能、管理节能、技术节能等方面,对北京市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。上述建议与北京市“十二五”节能战略主旨一致。据北京市发改委消息,“十二五”期间,北京市节能战略将进行重大调整,由侧重结构调整向技术节能、结构节能、管理节能统筹推进转变,节能重点将由强调工业节能向更注重挖掘建筑、交通等第三产业节能潜力转变。
该书通过情景模拟,得出“对中间生产环节征收从价能源税所产生的积极环保效果最好,而对最终消费征收从价能源税所产生的环保效果明显偏低,征收从价能源税,再结合生产税返还政策,可以带来‘双重红利’效果”等结论。该书建立的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还发现,企业的节能减排意愿会随着政策监管力度加大而下降。这些结论为节能减排机制的科学设计打下了基础。
此外,该项研究还选取了日本的“领跑者”制度等国外节能减排成功实践,以及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内蒙、东北三省等地具有普适性,值得推广和学习的创造性做法。
该书主编、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士运表示,“目前发达国家在节能管理方法、手段和制度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,我国在节能工作中往往更注重硬技术、轻软管理,管理节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,诸多制度亟需完善。期望这项研究能对北京市及国内其它城市未来节能减排方案的制定、方式的选择,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,为政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决策依据。”
该书由科技政策模拟与决策支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编写,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。科技政策模拟与决策支撑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5月,隶属北京市科学学研究中心。2011年5月,该实验室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。实验室旨在针对北京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,利用丰富的科技与经济统计数据、国内外多种先进的大型模型,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技政策模拟、预测与分析,为北京市政府科技决策提供支撑。
信息来源:首聚能源网